請輸入關鍵字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English
網站導覽
跳到主要內容
:::
關鍵字
:::
研發與創新
研究單位
研究領域
研究成果
:::
首頁
>
研發與創新
>
研究成果
>
新能源與跨領域系統整合
含綠能之本土化配電網路管理系統
更新時間:2024-03-22 13:41
【技術簡介】
因應未來大量再生能源併入配電系統後易造成電力潮流、故障轉供等問題,且國內廠商之電力監控及地理空間資訊技術欠缺整合,無法有效提高再生能源資訊之應用彈性,故國原院開發含綠能之本土化配電網路管理系統,整合配電監控系統(SCADA)與地理空間資訊系統(GIS)。
再生能源不穩定及不易預測等特性,易引起電壓波動升降或三相不平衡等問題。因此,國原院開發饋線開關操作序列策略平台,於每一開關切換步驟中,採先投入饋線常開之聯絡開關,再開啟饋線環路之常閉開關,可避免用戶停電,並計算各饋線三相負載及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等變動資訊,供調度人員進行開關調整之演練。此外,可降低饋線三相負載最大變動率,確保饋線開關操作與調度之可靠。
而在複雜的配電系統中,由於饋線主幹及分歧線的節點數量太多,若要掌握各節點的資訊,則須裝設許多量測設備,不僅成本提高,且大量數據在傳遞與彙整上,具有一定的難度。當再生能源占比逐漸提高時,且節點量測資料有限的情況下,勢必難以掌握再生能源發電所引起的電壓上升情形,進而影響用電品質。因此開發狀態估測技術,可估測配電系統主幹與分歧線之發電狀態,並針對估測結果與現場量測值之誤差值比對;同時將估測結果顯示於地理空間資訊系統,以協助調度人員掌握分散式電源對於饋線變動之影響,及檢視監測設備是否正常運行。
另外國原院整合圖形結構與雙向追蹤方式,追蹤地理空間資料表之幾何資訊,可將饋線各線段間座標點計算成線段長度,並與配電圖資資料庫交互參照及驗證,建立資料庫設備參數。應用饋線故障區間連結性追蹤運算技術,分析具通訊之故障指示器(FCI)運轉資訊,建立FCI之過電流標記邏輯,以輔助縮小故障區間。
圖1、本土化配電網路管理系統
圖2、饋線開關操作序列策略平台
圖3、
狀態估測技術使用者介面與平台
圖4、縮小配電系統故障區間應用功能程式
【計畫規劃/技術應用】
國原院調和國內電力與資訊業之跨業合作,進行高占比再生能源之饋線調度與配電圖資應用等技術發展,且本土化配電網路管理系統已於108年4月在台電雲林區處配電調度中心上線運轉,與既有國外產品性能不相上下,透過擷取配電圖資管理系統資料,自動建構饋線單線圖與再生能源資訊,以縮短配電圖資轉檔所需時間,有效管理雲林縣配電系統300多條饋線與700 MW以上再生能源併網發電。本計畫研發成果參加2020、2022年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分別以「含綠能之配電饋線轉供方法」、「配電饋線分區段轉供復電策略」專利技術獲得鉑金獎殊榮。110年更以「智慧配電網路管理系統(iDNMS)」技術,奪得素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科技研發實力受到國際肯定。並於同年榮獲被譽為公務人員最高殊榮之「110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團體獎」。
圖5、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獎牌
圖6、獲總統頒發110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團體獎
【未來佈局】
目前規劃推廣本土化配電網路管理系統至台電各區處,俾利於提升國家再生能源併網的使用與管理,開啟相關創新產業的新契機。未來將持續開發含再生能源之電網三相配置、狀態估測、動態保護協調及動態地理空間資訊視覺化等相關技術,希望藉由本計畫之技術突破,進而提升本土產業技術與創新產業應用,作為進軍東南亞電力市場之商業契機。
【連絡資訊】
姓名:姜政綸
電話:03-4711400分機6363
E-mail:
Jhenglun@nari.org.tw
關閉
地址: 325207 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文化路1000號
電話:
(03)471-1400
傳真:
(03)471-1064
網站導覽
|
院長信箱
|
交通資訊
|
資訊安全及隱私權政策
|
Web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