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跳到主要內容

台日監測海氚影響/日建海底排放隧道 我跨部會應對

更新時間:2023-04-10 10:45
 
活動時間: 2023-04-10
活動內容:
日本福島核電廠核污廢水大爆滿,日本史無前例將透過稀釋排放入海,核污廢水將含無法處理乾淨的氚核種;我國原能會預估,日本將建離岸一公里的海底隧道來排放,但工程進度延宕,要今年六月才能蓋好,最快夏季海排氚水,年排放的輻射量上限廿二兆貝克,已跨部會設國家預警,四年投入四.八億元全方位監測海氚影響。
日本核污廢水高達一百四十七萬噸,陸地存儲設施已爆滿,前年宣布將稀釋海排,且通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支持。我國原能會掌握IAEA專家調查團去年十一月赴日審查後的追蹤報告,認同日方氚水分析的項目足夠,也有一套可靠且可持續的輻射防護計畫,後續將深入了解輻射環境影響評估。
面對日本氚水海排,台灣建立「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擴散預警及安全評估應對計畫」,今年計畫核定要從一一二年到一一五年執行全方位海域輻射監測、開發海洋輻射外釋衝擊潛勢預報系統、進行海域生態影響評估、建立跨部會應對流程,與水試所、漁業署、食藥署、氣象局、國家海洋研究院等攜手面對氚水監測,計畫四年四.八億多元。
原能會核能研究所「生物氚實驗室」陸續建立台灣鄰近海域生態與重點遠洋經濟魚種的生物氚背景值,並已完成「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目前海域跟漁獲物監測都是綠燈。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去年執行沿岸、離島、近海等海水、岸沙、海產物取樣,皆無輻射異常,海水氚完成四○六件分析,除核電廠周圍海域外,其餘皆低於儀器最小可測值(每公升二.○三貝克)。

日本福島核災核污廢水儲存爆滿難去化,擬在夏季稀釋成含氚廢水排放入海(路透)
日本福島核災核污廢水儲存爆滿難去化,擬在夏季稀釋成含氚廢水排放入海(路透)

核能研究所生物氚檢測室管式高溫爐
核能研究所生物氚檢測室管式高溫爐。(記者吳柏軒攝)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自由時報)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LOGO
地址: 325207 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文化路1000號
電話: (03)471-1400 傳真: (03)471-1064
網站導覽   |    院長信箱   |    交通資訊   |    資訊安全及隱私權政策   |    WebMail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