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English
網站導覽
跳到主要內容
:::
關鍵字
:::
訊息公告
智財及外界合作公告
動態報導
輿情回應
菁英召募
研討會/展覽
專利技術
標售文件
採購資訊
一般公告
:::
首頁
>
訊息公告
>
動態報導
日本將排放含氚核廢水/食品漁獲輻射超標 將禁售銷毀
更新時間:2023-04-10 10:50
活動時間:
2023-04-10
活動內容:
日本福島核災核污廢水儲存爆滿難去化,擬在2023年夏季稀釋後排放入海,我國原能會與氣象局分析,含氚廢水受洋流影響,約○.二八%會抵達台灣沿海。食藥署、漁業署持續監測食品、漁獲的輻射污染,坦言氚核種難測量,但若檢出其他碘131和銫134、銫137等放射性物質超標,將禁售、退運或銷毀。
原能會與氣象局合作,針對含氚廢水海排後可能的歷史洋流擴散分析,模擬結果顯示八十六.九%向東、十二.八二%向南,中尺度渦流影響下約有○.二八%抵達台灣周圍海域,預估一年到一年半後影響台灣。含氚廢水擴散主要受洋流影響,而風是趨動表面洋流的重要力量,因此東北季風、颱風都會影響氚水流向;利用過去十年海流資料,模擬出氚水將從日本東岸向東擴散,沿黑潮、北太平洋洋流等輸送,故美國西岸沿海氚水輻射量恐是台灣的一千至一萬倍。
含氚廢水入海恐經生物累積影響海洋漁獲的輻射殘留,我國目前在食品中僅檢測碘131和銫134、銫137等輻射污染,至於氚則無,主要是生物氚的檢測步驟繁雜耗時,全球也沒有國家針對氚做常規檢測,頂多是學術環境監測。漁業署表示,為維護漁民權益與消費者食魚安全,福島核災後至今年三月共檢測漁獲物三二八六件,皆符合安全,未來氚水入海,將加強我方海域按季、分區抽驗代表性魚種監測,若漁產品的銫-134與銫-137檢出異常值,將立即提高該魚種檢驗頻度,若超過衛福部公告的容許量(每公斤一百貝克),將通報並依食安法追查流向、禁售及回收,後續也會提高漁獲區域檢驗件數,釐清個案與探究因果。另外,福島核災後我國持續針對日本出口來台食品進行放射性核種含量檢測,累計廿多萬件,僅驗出二四八件微量輻射,已請業者退運或銷毀。
台灣海域輻射線監測與預警燈號(自由時報)
原能會核能研究所設有生物氚檢測室,可用來檢測海洋漁獲是否含有氚核種殘量。(記者吳柏軒攝)
相關連結
●
相關連結(自由時報)
關閉
地址: 325207 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文化路1000號
電話:
(03)471-1400
傳真:
(03)471-1064
網站導覽
|
院長信箱
|
交通資訊
|
資訊安全及隱私權政策
|
Web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