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榮譽


更新時間:2024-02-05 09:18
112 年度
02.「軟性可透光有機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設計與低碳溶液印刷量產製程」技術榮獲國科會「2023未來科技獎」。
01.森林廢棄物轉高價值綠色化學品之負碳生質精煉技術(FixCarbon Technology: Carbon-Negative Bioplastics from Afforestation)榮獲2023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111 年度
05. 111年度衛福部/經濟部國家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肝功能造影劑獲藥品類「金質獎」、核研心交碘-123注射劑獲製造技術類「銅質獎」。
04. 111年度第19屆國家新創獎,獲2項「學研新創獎」及2項「新創精進獎」。
03. 111年度經濟部智財局「2022年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核能研究所以「氫燃料電池車」為題參賽獲得第1名。
02.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獲得2鉑金、3金、5銀及5銅。
01. 低碳生產、低成本之創新電致變色玻璃量產技術(Innovative, low-cost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 for mass-producing electrochromic glass)榮獲2022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110年度
11. 110年度衛福部/經濟部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銀質獎):低劑量三維X光造影儀 - Taiwan TomoDR。
10. 110年度放射性物料研究發展傑出貢獻獎(個人獎):袁明程研究員。
09. 110年度放射性物料研究發展傑出貢獻獎(團體獎):除役用低放射性廢棄物盛裝容器開發與應用技術團隊。
08. 110年度放射性物料安全營運績優獎(個人獎):張國源副研究員。
07. 110年度放射性物料安全營運績優獎(團體獎),得獎團隊:RR燃料池表面污染結構清除團隊
06. 110年度第11屆原子能安全績優獎(個人獎):陳俊良副研究員。
05. 110年度第11屆原子能安全績優獎(團體獎):國家游離輻射標準實驗室。
04. 2021年度第18屆國家新創獎,獲2項「學研新創獎」及4項「年度續獎」。
03. 核能研究所-含再生能源之智慧配(微)電網研發團隊勇奪公務人員傑出貢獻團體獎
02. 2021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獲得2鉑金、3金、2銀、3銅
01. 核能研究所配電網路管理系統(INER Distribu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DNMS) 榮獲2021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109年度
07. 蔡銀藝專員,獲110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模範公務人員。
06. 2020年度國家新創獎,獲3項2020年度續獎。
05. 2020年度國家發明創作獎,獲發明獎銀牌。
04. 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獲得2鉑金、3金、1銀、2銅。
03. 2020黑客松競賽(AI in Taiwan),獲第四名。
02. 109年度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寫作競賽,獲第3名。
01. 109年度中華民國防蝕年會獎,獲永記造漆防蝕獎-優良防蝕技術論文獎。
108年度
09. 第16屆國家新創獎,獲1項「學研新創獎」及3項「2019年度續獎」。
08. 108年度放射性物料研究發展傑出貢獻獎(個人獎):紀立民副研究員。
07. 108年度放射性物料研究發展傑出貢獻獎(團體獎):高放處置技術研發團隊。
06. 108年度放射性物料安全營運績優獎(個人獎):蔡弘毅副工程師。
05. 108年度放射性物料安全營運績優獎(團體獎),得獎團隊:
      (1)​TRR燃料池池水清理。
      (2)少量多樣廢液安定化。
      (3)高放射廢棄物與污染金屬熔鑄。
04. 2019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獲得1鉑金、1金、1銀、2銅。
03. 黃玶吉副研究員,獲衛生福利部頒發三等衛生福利專業獎。
02. 張峰榮副研究員,獲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108年模範公務人員。
01. 陳生國工友,獲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暨所屬機關108年績優工友。
107年度
05. 第15屆國家新創獎,獲學研新創獎。
04. 2018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獲得6金、5銀、8銅。
03. 2018台南國際生技綠能展,提供15項技術展品參展。
02. 「Bucharest 2018 Symposium on Microgrids」微電網國際年會,榮獲最佳海報獎。
01. 第13屆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研討會,榮獲海報論文優等獎。
106年度
11. 2017年亞太經合會議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智慧電網最佳案例競賽,「澎湖東吉嶼微電網供電系統」獲銀質獎。
10. 高占比再生能源離島微電網技術發展與應用,獲NEP II 106年度期中成果追蹤委員評選為主軸中心第二名。
09. 加強國有不動產活化運用計畫,獲105年度活化運用績效評選公務預算機關組第2名。
08. 第14屆國家新創獎,獲學研新創獎。
07. 應用認知工作分析方法重建組織知識管理系統,獲106年度知識管理專題競賽知識分享獎。
06. 應用於核能放射性廢液處理之高效能顆粒化無機材質吸附劑,獲2017年度化學科技產業菁英獎產品創新。
05. 2017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獲1鉑金6金4銀7銅等18項。
04. F-18 NC109作為多麩胺酸小腦萎縮症造影標記之可行性評估,獲第32屆生物醫學聯合學術年會競賽優勝獎。
03. 2017第12屆全國氫能燃料電池學術研討會暨第4屆台灣能源年會,獲海報論文佳作:
      (1)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系統熱能回收設計。
      (2)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Durable and Flexible Metal-Supported Solid Oxide Fuel Cells。
      (3)新穎甲烷蒸汽重組產氫觸媒之開發。
      (4)VRFB混液處理與SOC管理技術。
02. 離岸風機颱風設計標準比對與分析,獲2017台灣風能協會學術研討會與科技部成果發表會優秀論文獎。
01. 我國能源風險評估系統化研究能力之建立、高效率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開發暨產業化平台、自主式分散型區域電力控管技術發展與應用,分別列入各主軸成果亮點計畫。
105年度
08. 電漿技術於節能膜應用開發團隊,獲105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團體獎。
07. 2016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專利競賽,獲1鉑金、7金牌、4銀牌、8銅牌。
06. 國有公用財產104年度活化運用績效評選,獲公務預算機關組第1名。
05. 104年度研發替代役績優用人單位(非民間產業組)第2名。
04. 104年度績優研發替代役役男張瑋辰獲非民間產業組第1名、黃德榮第8名。
03. 2016年IENA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
      (1)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及其製作方法。
      (2)薄膜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02. 第13屆國家新創獎,得獎計畫:
      (1)可多元化應用之纖維生質物解聚糖化技術。
      (2)電漿噴塗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製備技術。
01. 105度放射性物料安全營運績優暨研究發展傑出貢獻獎:
      (1)安全營運績優之團體獎-TRR燃料池鈾泥清理團隊。
      (2)研究發展傑出貢獻獎之團體獎-放射性物料熱室檢驗技術研發團隊。
      (3)研究發展傑出貢獻獎之個人獎-研究員魏聰揚博士。
104年度
06. 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獲2鉑金8金8銀1銅共計19面獎牌。
05. 核能研究所能源管理系統(INE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iEMS),首次參加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獲入圍決選。
04. 抗氧化導電銅墨水及其製備方法獲2015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
03. 技轉大同公司,協助屏東縣政府建置「屏東林邊智慧型微電網」,參加亞太經濟合作(APEC)之能源智慧創新(ESCI) ,獲得智慧電網Smart Grid領域中的銀牌獎。
02. 第12屆國家新創獎,得獎計畫:
      (1)環境友善之纖維酒精特用菌株FRIEND。
      (2)高整合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膜電極組合元件之創新複合增效製作程序與配方。
01. 103年度放射性物料研究發展傑出貢獻獎及安全營運績優獎:
      (1)團體獎:用過核子燃料營運與貯存分析研究、核電廠池邊檢驗與評估技術。
      (2)個人獎:用過核子燃料廠內濕式貯存設施污染處理技術黃君平博士。
103年度
10. 黃文松組長獲103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
09. 邱鍠盛副研究員領導團隊建立食品放射性含量檢測方法,獲103年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頒發衛生福利三等專業獎章。
08. 楊曉義科長,獲國家發展委員會103年度績優研考人員。 
07. 執行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獲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卓越貢獻獎。
06. 薄膜太陽能藍芽鍵盤,獲2014瑞士日內瓦國際發展銀牌獎及2014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05. 鎵(Ga)-68/鍺(Ge)-68發生器固體靶製程參數評估方法,獲2014年第66屆IENA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04. 一種定量肝殘餘功能的檢驗方法與其新穎肝受體造影檢驗藥劑,獲2014年第66屆IENA德國紐倫堡發明展銅牌獎。
03. 2014年第11屆國家新創獎,得獎計畫:錸-188肝癌治療核醫藥物。
02. 2014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獲5金6銀2銅。
01. 2013年第10屆國家新創獎,得獎團隊:
      (1)王美惠博士研究團隊創新技術。
      (2)詹美齡博士研究團隊創新技術。